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试析学科教学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未知 | 作者: | 本文已影响
  论文摘要:学科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教师教育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因而学科教学论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高师院校师资的培养水平。当前学科教学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学科研究队伍薄弱,自我封闭的学科发展环境及学科研究的简单移植等。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采取一定对策,即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提升学科队伍素养,开放学科发展环境,转变研究范式。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启动到如今已经经历十年时间,此次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其力度是以往数次课改无法比拟的,对我国基础教育界的影响是巨大的。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用。学科教学论既是高师院校体现教师教育特点的重要课程,又是直接反映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载体。然而,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课程——学科教学论,在现实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到师资水平的提升,成为影响新课改顺利开展的障碍。本文主要就当前学科教学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予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定的改进意见。 
  一、学科教学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 
  当前,学科教学论的学者已经对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取得了基本共识,即认为学科教学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这样的学科定位正好符合其存在的价值和现实功能。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学科性质定位不明确,所以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是分离的,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这种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科教学理论的讲述,而鲜有对学科实践的关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科教学理论只是存在于头脑之中,而很少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并对其进行检验。这样只注重学科教学理论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因为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内化为学科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须知,“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而“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的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真正获得”。 
  第二,过于重视实践的教学。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作为培养教师主干课程的学科教学论自然就承担起了与此相对应的任务,即培养教师进行“教”的技术和技能。这样,学科教学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科教学技能的培训师,学生则变异为技能的掌握者,这样的教学无异于动物驯兽员训练动物。这其实是将活泼、生动、复杂和多变的教育教学活动简化为一种简单的训练。这是对教学论的偏狭理解,将教学论简化为“教论”,而且也是对“教论”的异化。 
  这种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习得某种技能,而这种技能的获得便是通过反复的训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就是其具体的表现方式。这样培养出的教师与当前新课改所要求的反思型教师有着本质的差别。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既进行了理论,同时也进行了实践,“但遗憾的是,由于受到总学时太少、实习(练习)条件的限制,这门课变成了提纲挈领地讲理论,蜻蜓点水式地做典型练习,偶尔进入中学课堂去观摩的‘过场’课。”可见,这样的教学还是无法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同样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学科师资队伍薄弱 
  一般来说,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类人员:其一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科班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二是学科专业人员;其三是由具有丰富的中学教学实践经验的中学教师来担任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在这三类人员当中还存在一类比较特殊的人员,他们活动于高校学科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之间。 
  对于这样的师资队伍组成进行分析,会发现一些问题。科班出生的硕士、博士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毕业人员,他们有着其他几类人员没有的学术理论高度,但是其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学科专业人员的优势在于有着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但对教育专业知识的积累上略显单薄,有些人的学术研究方向甚至不在学科教学方面;第三类人员是典型的利用经验代替学科教学论的人员。而存在于三者之中的活动于高校学科教学研究和基础教育之间的这类人员兼具了其他几类人员的优点,有着真正的学术实力,然而,这类人员在高校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却很少。 
  就整体而言,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还比较薄弱,其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学术根基松软,学术底气不足,学术理论水平偏低。 
  3.自我封闭的学科发展环境 
  学科教学论发展环境的自我封闭主要表现为两个主要方面: 
  第一,表现为各门学科教学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形成各自为政、各守一隅的状况。如果翻开各门学科教学论教材,不难发现各门课程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这固然说明了各个学科自身有着不同特点,同时也说明各学科教学论间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缺乏彼此的沟通及共识共建。即使同一学科的教学论教材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以地理教学论教材为例,现已经出版的数种版本的教材就有不同的内容体系,使人感到无所适从。这无形之中使该学科群处于分散状态,不能或很难形成集体合力,这对于学科教学论学科群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第二,表现为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漠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多的学科教学论学者喜好在已有的学科教学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再研究,而鲜有能够扎根于中学教学一线的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研究。正是由于研究者们漠视对原本是学科教学论理论产生的发源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所以在面对正在发生巨大变革的基础教育领域,学科教学论很难解决现实中小学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更不可能阐释其深刻的涵义,难怪学科教学论的有效性和价值性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质疑和诘难。 
  4.学科研究的简单移植 
  一门学科的发展不可避免要借鉴其他学科发展的模式,其中比较实用且行之快捷的方法就是移植。学科教学论的发展过程之中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它所直接移植的学科主要来自于教学论和教育学,尤以教学论为甚。 
  然而,当前的问题在于,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如今的学科教学论建设过程中仍旧以这种方法为主,就有碍于学科自身的发展了。这里我们以学科教学论教材的内容体系为例说明。大多数版本的学科教学论教材都是基于教学论学科内容体系编制而成,即人们所见的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目的论+学科课程论+学科学习论+学科教学管理论+学科教学评价论。诚然,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上位学科,下位学科在建制自身的学科内容体系的时候必然会受到它的影响,但是这种建制不是简单的学科体系的移植和复制,而是在自身学科特点基础上所进行的借鉴、提升和创新。这样舶来的学科研究方法自然来得容易,然而却是以牺牲自身的学科特色为代价的,“特色是以学科定位的”,试想如果学科教学论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在教学论基础上冠以学科之名而无学科之实,那么其也没有多大存在的必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科教学论会出现“在理论上未能超越普通教育学的水平;在实践的层面上,又不及各科教材教法具体深入,似乎仅仅在教学论及教育学各部分内容的前面加上某学科的名称,这样困惑的原因吧。
  二、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学科教学论的性质决定了其理论和实践特性。因而,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重视学科理论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即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也就是说,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本身也源于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密切关系。理论总是为实践服务的,同时也接受实践的检验;而实践是产生理论的重要源泉。明确了这样的关系后,就有了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操作方式。首先,进行学科理论方面的教学,即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层面对学科教学进行宏观把握。其次,进行实践方面的教学,即培养学生基本的教学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如何指导实践的,从而为把学生培养成专业型的教师做好准备。 
  当然,在实际的学科教学论教学过程中,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比如学科教学论教学时间较少、实践条件不具备等原因,导致难于保证理论和实践的充分教学,这样就很难完成二者的统一。鉴于这种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作为学科教学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以各种方式来保证二者的教学有充足时间,比如“整合教学过程,践行言行合一”及“精选教学内容,注重方法启迪”等,以此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科教学论对于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提升师资队伍素养 
  学科教学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的支持。针对当前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的构成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办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其走向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学科教学论属于应用理论学科,其主要内容依赖于教育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积累。科班出生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在理论方面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比较缺乏的是实践经验。鉴于此,在目前现有的条件下,可以让这些人员定期到中学教学一线任教,在教学中获得直接的教学体验和经验。学科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与教育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所以学科教学论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才能教好学科教学论。而单纯的学科专业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学教师在这方面明显不足,因而要对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学习,并积极将所学的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教学之中。此外,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手段更新速度加快的需要,学科教学论教师需要加强在职自修与专业培训,特别是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计算机等新的教学手段的学习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发展的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 
  3.开放学科发展环境 
  自我封闭的学科发展环境是学科教学论发展的死胡同,开放学科发展环境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加强两方面的联系,即横向的联系和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的联系就是各门不同学科教学论之间的联系。各门学科教学论教师间要加强彼此的联系,共同解决在学科教学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回答来自基础教育一线提出的问题,这样各学科教学论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团体,对于学科本身和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谓纵向的联系指的是各学科教学论教师要和中小学教师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学科教学论教师了解基础教育现状、检验教学理论和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渠道,也是联系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论研究与教学的专业人员应抓住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这个有利时机,在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科教学论发展和自身专业能力提升。 
  4.转变研究范式 
  传统学科教学论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简单移植,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导致学科教学论没有自身特色,这在前文已经述及。而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改变传统学科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势在必行。 
  第一,由基于上位学科的简单移植向基于学科特点的创新转变。以往的学科教学论话语体系基本来源于其上位学科的教育学和教学论,鲜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为此,有必要开展深入到基础教育一线进行扎根式的教学研究,在对众多鲜活教学实践经验、现象和问题的概括、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和实打实的教学理论。这样的教学理论才是基于实践的理论,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所接受。这样的学科教学论才是真正有活力、有生命力和有特色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科教学论的发展要完全“走自己的路”而杜绝对其他学科的借鉴。事实上,学科教学论的发展要积极借鉴来自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话语,关注学科专业方向的中心话语,为学科教学论所用,以突显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借鉴、移植其他学科的同时也要有所扬弃、创新。 
  第二,由书斋式的研究向鲜活的教学现场转变。从学科教学论的定义可知,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这里所关注的教学不仅指学科教学论的课堂教学,更指的是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按理说,学科教学论研究人员应该更多地关注现实中基础教学课堂教学现象,但事实上绝非如此。既然他们很少或没有进入课堂进行观察,那么他们的教学理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来源于书斋式的研究,即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思考进而得出自我解释的理论。很显然,这样得出的教学理论由于缺乏现实基础,在对现实教学问题进行解释时显得力不从心,更不用谈指导现实的教学实践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必须由书斋式的研究向鲜活的教学现场转变,这种转变是对学科教学论研究方向的正本清源。由于研究者从学科教学现场出发进行研究,很多问题都是从学科具体的问题出发,因而,与具体学科教学的距离较近,有利于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案例分析、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就是基于教学实践产生的一些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现如今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和喜爱。“这样所形成的学科教学论才能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品性,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情怀。这正是今后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基本出路。”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