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电子竞技游戏排行榜_welcome**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国际贸易 > >

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结构性思考

来源::未知 | 作者:电子竞技游戏排行榜_welcome** | 本文已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构成发现,双方总贸易额的增长伴随着半成品在总贸易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和制成品比重的不断下降。其次,本文分析了双方贸易在世界整体、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商品种类,发现双方的竞争商品结构与相互贸易结构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高的商品的结构非常类似。这说明双方间的竞争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而这种低层次的竞争导致了双方贸易条件的恶化。

  关键词:中国;东盟;半成品比重;竞争商品种类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合作越来越富有成效。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1年协定的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在今年10月举行的中国东盟第七次会议上,中国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都是双方关系不断深化的表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关系二十几年来一直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障碍,也一直是政治家和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从“中国贸易出口的扩大是否会减少东盟国家的出口”到“中国是否在抢东盟 的外国直接投资”,从“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否源于中国1994年的汇率调整”直到现在十分热门的“人民币升值论”,都涉及两者之间的竞争问题。这些是经济问题,但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对双方在21世纪的政治经济交往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学者们的研究中,竞争与互补是两个热点问题。在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东盟间贸易合作与竞争的有关问题。因此,该研究不但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及政策制定也很有价值。
  二、双方相互贸易的特点
  1. 相互贸易的高增长性。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很快,自20世纪80年代起双边贸易年均增长20%,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增长速度均超过 15%。2000年,在金融危机结束不久后,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95.2亿美元,比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时翻了一番。现在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2. 商品结构中制成品比重在下降,而半成品的比重在上升。
  这里所指的商品结构是指在总出口商品中半成品与制成品的比重。这种分类有助于更好分析双方贸易内容,还可以分析双方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总起来说,由于都是经济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同时有先进与落后两种特征,即商品种类高级化与实质的低层次并存。所谓商品种类高级化是指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商品种类中自然资源及原料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所谓的实质上的低层次是指双方的贸易商品中半成品的比重较高。
  从1995年~1999年,中国到东盟的总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重从43.40%下降到32.97%,而半成品的比重从56.40上升到 67.19%,在东盟到中国的总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重也在下降,从40.53%变成37.16%,半成品比重从59.47%进一步增加到 62.84%。从中可以看出,在双方的贸易商品中,有一半以上是半成品,而且半成品的比重还在进一步增加。
  再从各具体产业看,在1995 年,中国只有纤维产业及装置型产业出口商品的半成品比重超过50%,但到了1999年,初级产品产业、纤维产业、装置型产业、耐用消费品产业及生产资料产业的出口产品半成品比重均超过了50%。东盟在1995年的除耐用消费品产业外,其他产业的半成品比重均超过了50%,有的还相当突出,如纤维产业的半成品比重竟然高达91.67%。尽管基数很高但到了1999年大多数产业的半成品比重还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一现象可从双方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来加以解释,双方都是所谓的东亚“雁型模式”中最后的一环,在双方的经济发展中都大量接受了日本及其“四小龙”的投资,成为受这些国家支配的国际产业生产组装业务中的一环。因此更多的为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生产中间品,最后将这些中间品在跨国公司的调配下来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样表现在双方的贸易出口中就是半成品的比重很高。
  三、中国东盟贸易竞争的低水平性
  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上,二者是竞争也是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双方的竞争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则从双方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产品重叠来进行分析的。
  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内在原因在于双方有着相似的资源禀赋、相似的历史背景,从而导致双方竞相采用相似的以外贸出口为特征的工业化策略,在发展过程中有均吸收了许多外国直接投资。直接原因在于双方出口的产品种类很相似, 同时主要出口市场重合,二者都以美、日、欧等为主,出口区域都较窄。


  表1考察了双方在整个世界市场及美国市场、日本市场、欧洲市场上出口居前十位的产品种类。从表中可以发现,85类电机、电器设备、机器零件及84类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机器零件都是双方的最主要出口产品,在各自出口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不论从整个世界看,还是从美国、日本、欧洲市场看均是如此。其他产品的竞争相对于上两类则轻一些,如62类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61类针织或钩编的服装、27类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蒸馏产品等。主要出口商品的高度重叠,使得双方的竞争十分激烈。
  但这些机电产品并不能被简单认为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如前所述,由于加工贸易的存在,这些产品真正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因此仍应该被认为是低技术含量的产品。
  因此可以说,双方之间的激烈的竞争实际上是一种低技术含量产品的价格竞争,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这种低水平竞争非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对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价格竞争首先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进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这又使得国内企业的效益下降,可用于科研、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的资金减少。从而产品技术含量得不到提高,缺乏特色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最后为了扩大出口,不得不仍旧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从而二者在国外市场的低水平竞争更加激烈,双方贸易条件都发生恶化。不仅如此,如果一味采用价格竞争的手段,还会面临国外反倾销制裁的危险。同时,在发达国家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面前,如果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即使不被反倾销制裁,也很难打入国外市场。低水平的竞争只会使双方都遭受很大的损失,而不会对本国福利和竞争力产生促进作用。竞争的越激烈,对双方的损害也就越大。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间半成品的在总贸易中比重的不断上升和制成品比重的不断下降。这反映出双方比较高的产业内贸易不是基于产品差异化而是源于双方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同一层次,在国际产业转移处于同一阶段。其次,双方贸易在世界整体、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商品种类,发现双方的竞争商品结构与相互贸易结构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比较高的商品的结构非常类似。这说明双方间的竞争仍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而这种低层次的竞争导致了双方贸易条件的恶化。
  从东亚发展模式看,传统的雁型模式——一种垂直分工体制已不再适合各国的国情,逐渐被各国摈弃,逐步走向瓦解。欧盟各国一体化市场的表明,建立在高水平横向分工基础上的市场扩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对和国际分工新潮流,东亚区内分工模式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这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有许多的困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经济因素,也取决于各国的政治态度以及美国等外来势力的政策。


  参考文献:
  1.高增杰主编.日本与东亚经济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许心鹏,宋立刚.出口相似性与东亚发展模式.世界经济文汇,2002,(5).
  3.贾根良,梁正等.东亚模式的新格局.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4.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电子竞技游戏排行榜_welcome**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国际贸易环境成本内在化效应分析

国际贸易环境成本内在化效应分析

内容 摘要: 贸易和环境的关系问题是当今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贸易与环...